拼音:píng

繁体:

笔顺:横 点 撇 横 竖 

其他:【平同音字】【平同部首字】【平同笔画字】【平组词】【平字成语】

拼音:píng
简体部首:
部外笔画:2
总笔画:5
五笔86:GUHK
五笔98:GUFK
仓颉:MFJ
笔顺编号:14312
四角号码:10409
UniCode:CJK统一汉字U+5E73
汉字收录:现代汉语词典
文字结构:单一结构
字属五行:
文字组成:干,丷
  • 基本解释(1)

píng   ㄆㄧㄥˊ

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~地。~面。~原。

均等:~分。~行xíng。抱打不~。公~合理。

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~列。~局。~辈。

安定、安静:~安。~服。

治理,镇压:~定。

抑止怒气:他把气~了下去。

和好:“宋人及楚人~”。

一般的,普通的:~民。~庸。~价。~凡。

往常,一向:~生a.从来;b.终身。~素。

汉语四声之一:~声。~仄。

姓。

〔~假jiǎ 名〕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。

古同“评”,评议。


汉英互译

calm draw equal even flat peaceful plane smooth suppress tie


相关词语


English

flat, level, even; peaceful

  • 基本解释(2)

píngㄆㄧㄥˊ

1、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平地。平面。平原。

2、均等:平分。平行(xíng)。抱打不平。公平合理。

3、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平列。平局。平辈。

4、安定、安静:平安。平服。

5、治理,镇压:平定。

6、抑止(怒气):他把气平了下去。

7、和好:“宋人及楚人平”。

8、一般的,普通的:平民。平庸。平价。平凡。

9、往常,一向:平生(a.从来;b.终身)。平素。

10、汉语四声之一:平声。平仄。

11、姓。

12、〔平假(jiǎ)名〕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。

13、古同“评”,评议。

  • 基本解释(3)

平 [píng]

〈形〉

  1. (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于,从八。“于”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,“八”是分的意思,气越过而能分散,语气自然平和舒顺。本义:语气平和舒顺)

  2. 同本义

    平,语平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终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
    神气乃平。——《素问·调经论》

    又如:平典(和平典雅);平度(平和的法度);平气(平和之气);平远(谓性情平和,胸襟远大);平愉(平和愉悦);平睦(犹平和)

  3. 平坦,没有高低凹凸

    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传

    平,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
    地爱其平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

    将以教民平好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

    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  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  又如:平楚(平野;又谓从高处远望,丛林树梢齐平);平展展(形容平整舒展);平基(船上平放的垫板);平蔚(平展繁盛);平川旷野(广阔的平原田野);平碧(一片平展的绿色);平川地(平原旷地);平壤(平地);平畴(平坦的田地);平阳(平坦宽敞);平康(平坦广大);平阡(田间的平坦小路);平罔(指山脊平坦处);平莽(谓平坦广阔的草原);平盈(平坦);平圃(平坦的园圃)

  4. 平安;太平

    平人者,不病也。——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

    又如:清平(升平。太平);平裕(平安充裕);平不答的(平平和和的,没有波折);平靖(稳定平静);平吉(太平安吉);平善(平安,安康);平顺(平安顺遂;平稳顺畅)

  5. 均平;齐一

    水面初平云脚低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    又如:平夜(犹半夜);平春(仲春);平火(亦作“平伙”。谓平均分摊);平颁(谓平均分发);平繇(平均使用力役);平概(使平齐划一);平富(均平薄敛)

  6. 均等

   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   云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——《易·乾》

    又如:平肩(地位平等);平牒(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);平揖(本谓双方地位相等,各拱手而不拜);平状(犹言对等之礼);平出平入(地位平等,可以随意出入)

  7. 平允,公正

    昊天不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
    法平则吏无奸。——《商君书·靳令》

    既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那》

    又如:持平(公正,公平);不平(不公平;不公平的事);平明(公平明察;天刚亮的时候);平粜(平价出售);平扑扑(形容很平常);平情(冷静;公平);平虚(虚心平允);平格(公正至善);平干(公正干练);平狱(公正判案);平肃(公正严肃)

  8. 普通 。

    如:平平(普通;平常);平岁(普通丰收之年);平人(平民);平白(平时,平常);平平泛泛(平常,一般);平昔(往常);平头百姓(平民百姓);平等之人(平常人);平剑(普通剑器);平步(平常之举步)

  9. 正,当 。

    如:平午(正午,中午);平昼(正午;白天)

〈动〉

  1. 平地,平整土地

    原隰既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

 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又如:平了三亩地;平济(治理);平塞(填平)

  2. 平定;平息

    丧乱既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

    今北土未平,马超、 韩遂尚在 关西,为 操后患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平夷狄之乱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    以佐王平邦国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

    又如:扫平(扫荡平定);讨平(讨伐平定);平忽(平息;平静);平一(平定统一);平收(平定,收捕);平除(平定而根除之);平涤(平定荡涤);平荡(扫荡平定);平灭(用武装镇压消灭);平讨(讨伐平定)

  3. 通“评”。评论

    大事当共平议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

    平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同异。——《汉书·瑕丘江公传》

    事成,以传示天下,与海内平之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
    又如:平章(评议;商量);平章政事(丞相);平说(陈说评论);平画(评议谋划);平道(犹评议,评说);平注(评注。评论注解);平脏(平定赃物的价值);平铨(比较评量);平论(评论)

  4. 宽恕 。

    如:平宥(宽宥;宽恕);平恕(持平宽仁)

  5. 平复,康复 。

    如:平愈(平复痊愈);平服(痊愈,复原;用武力平靖);平复(痊愈;康复);平复如旧(恢复健康)

  6. 媾和;和好

    平戎于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和也。”

    平陈与 宋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
    又如:平戎(原谓与戎人媾和。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,或平定外族)

  7. [比赛] 互无胜负 。

    如:这场足球最后平了

〈名〉

  1. 平野;平处;亦指平面 。

    如:水平;平巷(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);平陵(平地和丘陵);平洋地(平地);平陂(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)

  2. 汉语声调之一 。

    如:平字(平声的字,对仄字而言);平侧(平仄)。见“四声”

  3. 标准

    以法为平。——叶适《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》

〈副〉

  1. 无缘无故地 。

    如:平白(无缘无故);平空里(平白无故);平空(凭空;突然;无缘无故)

  2. 全部地 。

    如:平吞(全吞;一口吞没)

  • 平字例句

例1:这马路又宽又,汽车在上面行驶畅通无阻。
例2:我们制作的飞机模型在空中稳地飞翔。
例3:飞机安全稳地降落在跑道上。
例4:我们曾有过一次风浪静的旅行。
例5:在钓鱼时,我尽力放心态。
例6:兵不血刃,就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。
例7:我遇上了麻烦,我怎能在不羞辱他的情况下跟他扯呢?
例8:他和县长坐了,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
例9:正在与突起的中国像一座幽谷同样屹立在西方。
例10:正在与崛起的中国像一座川同样屹立在东方。

  • 近似词字

  

  • 反义词字

          

  • 课本出处

文具的家 - 部编版 - 一年级 - 下册 - 铅笔,只用了一次,不知丢到哪里去了。橡皮,只擦了一回,再想擦,就找不着了。贝贝一回到家,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、新的橡皮。妈妈说:“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?”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,对妈妈说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妈妈说:“贝贝,你有一个家,每天放学后,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。你要想想办法,让你的铅笔、橡皮和转笔刀,也有 - ...

  • 康熙字典

【寅集下】【干字部】平 ·康熙筆画:5·部外筆画:2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符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蒲兵切【正韻】蒲明切,音苹。
【說文】平,語平舒也。
【廣韻】平,正也。
【增韻】平,坦也。
【易·泰卦】无平不陂。又【廣韻】平,和也。
【書·堯典】平章百姓。
【傳】平和章明。
【疏】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。又成也。謂解恕和好也。
【爾雅·釋詁】平,成也。
【春秋·宣十五年】宋人及楚人平。
【穀梁傳】平者,成也。善其量力而反義也。
【註】各自知其力,不能相制,反共和之義。
【左傳疏】平者,和也。言其先不平,而今始平。又治也。
【書·大禹謨】地平天成。
【傳】水土治曰平。
【詩·小雅】原隰旣平。又治之也。
【詩·大雅】修之平之,其灌其栵。
【疏】修理之平治之者,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。又平服也。
【詩·大雅】四方旣平,王國庶定。
【疏】四方旣已平服,王國之內幸應安定。又【玉篇】平,齊等也。
【增韻】平,均也。
【易·乾卦】雲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
【疏】言天下普得其利,而均平,不偏陂。
【書·君奭】天壽平格。
【疏】正義曰:平謂政敎均平也。又【廣雅】平,均賦。
【史記·平準書註】索隱曰: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,以鈞天下郡國輸斂,貴則糶之,賤則貴之。平賦以相準,輸賦於京都,故命曰平準。又樂聲不相踰越也。
【周語】樂從和,和從平。又【爾雅·釋詁】平,易也。
【疏】易者,不難也。
【後漢·班超傳】任尚曰:我以班君當有奇策,今所言平平耳。又歲稔也。
【前漢·食貨志】再登曰平,三登曰太平。又【諡法】執事有制曰平,治而無眚曰平,布綱治紀曰平。又【爾雅·釋地】大野曰平。
【疏】大野之澤。一名平。
【韓愈·城南聮句】沙篆印迴平。
【註】洪慶善曰:華山有靑柯平、種藥平,因地之平處也。又臘月曰嘉平。
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更名臘曰嘉平。
【註】茅盈內紀曰: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。其邑謠歌曰:神仙得者茅初成,駕龍上升入泰淸,時下洲戲赤城,繼世而往在我盈,帝若學之臘嘉平。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,父老具對,因改臘曰嘉平。索隱曰:廣雅云,夏曰淸祀,殷曰嘉平,周曰大蜡,亦曰臘,秦更曰嘉平。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。又華平,瑞木名。
【宋書·符瑞志】華平,其枝正平。王者有德則生,德剛則仰,德弱則俯。
【張衡·東京賦】植華平於春圃。
【註】天下平,其華則平。又廷尉平,官名。
【史記·張釋之傳】廷尉。天下之平也。
【前漢·百官表】宣帝地節三年,置廷尉左右平,秩六百石。又平原,太平,平陸,地名。
【爾雅·釋地】廣平曰原,高平曰陸。
【疏】廣平曰原者,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。漢以平原爲郡名。高平曰陸者,謂土地豐,正名爲陸。
【又】東至日所出,爲太平,太平之人仁。
【孟子】孟子之平陸。又州名。
【唐書·地理志】平州北平郡。
【廣韻】古山戎孤竹,白狄子二國之地,秦爲遼西郡,隋爲北平郡,唐爲平州。又姓。
【廣韻】齊相晏平仲之後。
【前漢·平當傳】當哀帝時爲丞相,子晏歷位大司徒。又複姓。
【何氏姓苑】有平陵,平寧二氏。
【姓譜】平陵氏,史記平陵老之後。又【廣韻】房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毗連切【正韻】蒲眠切,音。
【廣韻】平平,辨治也。
【書·洪範】王道平平。
【詩·小雅】平平左右。又【韻會】均也。又【韻會】皮命切,音病。平物賈也。
【周禮·地官·質劑註】市中平賈,今時月平是也。又【地官·質人註】質平也。主平定物賈。
【揚子·方言】一鬨之市,必立之平。
【後漢·五行志】桓帝初,京都童謠曰:游平買印自有平,不避豪賢及大姓。又古與便辯通。
【史記·五帝紀】便章百姓。
【註】索隱曰:古文尚書作平,平旣訓便。因作便章。其今文作辯章。古文平字亦作便,便則訓辯,遂爲辯章。又叶皮陽切,音龎。
【張籍·祭韓愈詩】北臺臨稻疇,茂野多隂涼。板亭坐垂釣,煩苦稍巳平。又【集韻】拼古作平。註詳手部八畫。

  • 汉英互译

形flat;level;onthesamelevel;equal动level;even;beonthesamelevel;equal名体makethesamescore;tie;语leveltone,oneofthefourtonesinclassicalChinese;draw